叫“橄榄”的可不都是橄榄
超市里有一大堆名为橄榄的东西,比如在调料区有意大利进口的盐水橄榄,在饮料区有奇异的的滇橄榄汁,在零食区有糖渍的橄榄蜜饯,当然在油品区,还有大桶大桶的橄榄油。但是,这些橄榄看起来都不一样,且不说商标上的照片完全不同,就连罐子里装的实物也完全不一样。
这三种味道的橄榄并不是一种植物的果子,虽然同叫橄榄却是分属于三科三属的植物。做果汁的滇橄榄并不是真正的橄榄,而是叶下珠科(曾经划在大戟科中,听到大戟是不是心中一颤)叶下珠属植物是也,大名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这名字听起来却是艺术,但是一点都没有入口甘甜味,那是用苦瓜+青苹果+生柿子+醋+盐的味道,最突出的味道就是涩,不过啃一段时间后再喝水,确实能感觉水变甜了。这大概是因为味蕾被麻痹的原因吧。
(曾经属于)大戟科的植物能吃已经算是奇葩了,所以味道奇怪一点,也不值得奇怪。我一度怀疑,这种橄榄怎么会变成蜜饯的,因为这些滇橄榄只有花生豆大小,完全不像蜜饯里面那种像杏子大小的,两头尖尖的,椭球状果实。
那么这些尖尖的果实是什么呢?它们是真正的植物志上记载的橄榄(Canarium album)。它们是橄榄科,橄榄属的植物。橄榄是中国原产的植物,在广东、福建、广西、四川、云南、台湾都有栽培。橄榄树不仅可以提供果实,还是很好的防风树种和行道树,毕竟有着高达30多米的个头,以及宽大的树冠。橄榄的木材也很好用,可造船,作枕木。制家具、农具及建筑用材也是你一把好手。除此之外,橄榄最最最重要的用处还是为了吃。
橄榄的鲜果就可以拿来吃,虽然也有比较明显的涩味儿,但是比余甘子要温和多了,共同点就是很多人爱好的“苦尽甘来”,嚼在嘴里的感觉就像是在吃一个加了碱面的没有成熟的大枣。所以,我在尝试过一次之后就完全放弃,任凭有人宣称拿到了好的橄榄品种如何脆爽,如何多肉,对这种蛊惑我一概不信。最佳的食用方法,还是用糖来腌渍青果做成蜜饯。
然而日历娘表示橄榄蜜饯太甜,橄榄菜才是正途。图片:shutterstock.com
有人认为有涩味儿的橄榄可以治疗咽喉炎症,虽然确实有研究说橄榄的提取物可以在培养皿里抑制常见的细菌和霉菌,但是这离治疗咽喉炎症还有段距离。就个人经验来说,“少说话,少吃辣,多喝水,多加湿”,这二少二多才是咽炎患者的良方。
顺便说一下,橄榄的种仁也是可以拿来吃的,还可以榨油。难道超市里面橄榄油就是从这个种子里榨出来的吗?当然不是!
真正的能榨油的橄榄通常可是用果肉来榨油的,想想我们在吃蜜饯的时候可没有吃到满嘴油。真正的油橄榄在我国并没有天然分布,它们的老家在地中海。
榨橄榄油的橄榄,和橄榄的确不是一种。图片:shutterstock.com
当年在云南大学的钟楼旁种着两棵油橄榄,但是大学四年,我从来没有见它们开过花结过果。也难怪,昆明的气候跟地中海气候截然相反,昆明雨热同季,夏天多雨冬天干燥,而油橄榄的老家则是夏日干旱冬日多雨。于是水土不服,不结果也是常情。
油橄榄(Olea europaea)跟橄榄一点关系都没有,它们是木犀榄科木犀榄属的植物,原产于小亚细亚,后来广泛在地中海区域栽培。叶片和枝条上都有灰色鳞片,所以在远处看有些毛茸茸的感觉。联合国旗帜上的那个橄榄枝就是油橄榄的了。它们的果实可以用来榨油,就是我们熟悉的橄榄油了。
之所以叫同样的名字,还是因为果实相像而已。说到底,还是因为中文俗名的影响,所以要想认清植物,吃对果子,一定要有学名的概念。
橄榄属还有一些特别的果实,比如Canarium odontophyllum。据说这种植物的果子营养丰富,还有奶油风味儿,只是果子比较硬,需要用热水来处理。因为果子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这种果子在雨林中也特别受狐猴的欢迎。好吧,这算是人猴争食么。